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The Wayback Machine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514100950/http://project.cgust.edu.tw:80/files/13-1023-9237.php?Lang=zh-tw
首頁 > 學習資源 > 魔法學習家族
字體大小調整
12.營養大師之麵包超人
X檔案-12.營養大師之麵包超人

12.營養大師之麵包超人


所在宿舍:3.林口-庚勤樓
主題:5.專題製作
指導老師:邱麗玲
系所:保健營養系

04/30家族成員試作課程 04/30家族成員試作課程 04/30家族成員試作課程 05/06家族成員試作課程 05/06家族成員試作課程 05/06家族成員試作課程 05/27米麵包製作及老師解說 05/27米麵包製作及老師解說 05/27米麵包製作及老師解說 05/29米麵包製作及老師解說 05/29米麵包製作及老師解說 05/29米麵包製作及老師解說

計畫內容

由於米粉缺乏筋性,所以製作麵包時不能完全替代麵粉,且各種米粉的吸水量不同,此次專題採用100%高筋麵粉對照組及多種米以10%、20%、30%、40%、50%來取代高筋麵粉製成麵包,研究各種米粉用量對麵包外觀及口感的影響。研究期間會向保健營養系申請團體膳食實驗教室進行設備及場地之借用。

預期成效:

★執行前質化:
1.沒有製作過米麵包之經驗
2.對米粉替代高筋麵粉之米麵包影響一無所知
★執行前量化:
1.尚未有不同米粉製作之米麵包相關特性之依據
★執行後質化:
1.學習影響咖啡口感之因素
2.學習製作麵包
3.學習不同麵粉之營養成分及特性
★執行後量化:
1.設計一份喜好度問卷
2.完成一份具有可信賴之研究數據
3.能清楚說明用米粉製作麵包之特性

家族活動日期:04/30時間:16:30-18:30

地點:F棟3樓團體膳食教室
講師:邱麗玲
活動記錄:
討論本次營養大師之麵包超人家族研究步驟、內容,將日後學習之課程詳細規劃以及練習時間。家族成員各自調查米粉之種類、特性、營養成分表以及保存發法,透過互相討論並試做,找出日後研究之米粉比例。

家族活動日期:05/06時間:16:30-18:30

地點:F棟3樓團體膳食教室
講師:邱麗玲
活動記錄:
今天試作米麵包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小細節及問題需要改善,例如粉與水的比例該如何調整,以及所使用米粉的品牌,其中粉中的筋性及營養成分多寡的探討。

家族活動日期:05/27時間:16:30-18:30

地點:團膳教室
講師:邱麗玲
活動記錄:
本次主題是:第二次試做米麵包,這次使用了糯米粉、在來米粉等,調出適當的比例做出麵包,製作過程雖然有些狀況,還好有麗玲老師的教導,我們才能突破盲點。這次米麵包做得非常成功,很有成就感!

家族活動日期:05/29時間:16:30-18:30

地點:團膳教室
講師:邱麗玲
活動記錄:
我們將不同米粉製成的米麵包切小塊,給受試者品嘗,請他們將最喜愛的口感、香氣選出來,並以喜愛程度做排列。最後我們將全部的調查結果做出一份完整的數據。

家族心得-成員:邱冠菁

心得內容:
在同學的詢問下,我參加了本次實驗,聽說是要做麵包的改良,而我在高職時考過丙級烘焙執照,對我來說因該不難,在經過組長解說大概流程後,我認為可行性很高,畢竟都是澱粉類產品我相信改造其內部結構,並不會引響很大,於是就投入一起做研究,做的時候很難發現不同之處,等它發酵完後就很明顯的看出,替換內容物的不同會讓麵包的發酵能力受阻,而我以前從來沒有發現這個問題,對於一個麵包做了都進上千個的學生來說確實有些震撼,對於本次實驗所學到的東西感到驚訝,而口感部分更是有所不同。 其實在很久以前就發現不同的做法會做出不同口感的麵包,例如在麵團中放入燙麵即可增加其含水量,達到麵包口感極大的改善,而蒸氣式烤箱則能做出耐久放的法國麵包,對於這方面的研究是我們以前學習的內容,但我從來沒想過本次實驗是改變最基礎的澱粉類結構,還記得老師有上過的課程中提到蛋白質互補作用,如果本次實驗能找到最完美的互補代換量,相信未來在食品產業的開發上會有極顯著的成效。

家族心得-成員:洪慧芝

心得內容:
這次實驗是以麵包為主,本來我是抱著想吃麵包的衝動來做實驗的,但在聽過組長的解說後,我覺得這個實驗好有建設性,遽然要改善國人吃麵包的品質,聽著聽著好吸引人,遽然有這個榮幸來做實驗,那我怎麼能推辭呢,在組長的建議下,我試著去查了一些有關於麥粉與米粉的資料,發現其實所謂的澱粉類製品,是含有很多不同的氨基酸組成的,如果將其應用在本次實驗上,因該會很有成效,而最後也有同學覆議我的觀點,讓我對本實驗感到非常高興也很有成就感。 實驗做出來的麵包很特別,與我們平時能吃的麵包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如果只單方面說改善口感的話,我覺得實驗好像點失敗,但我們怎能這麼膚淺呢! 作為一個稱職的營養師如果只注重口感的話那就太失敗了,雖然聽著組員討論其中的互補作用,有點不懂,但我依然認為這個實驗要是能在更進一步改良,或與做成老師想要的商品化產品會很有看頭,畢竟現在都有什麼奇怪的調味乳跟一大堆的香精麵包,這次實驗品雖然沒有想像中優秀,但從天然的健康的概念去評估又是另一件事了。

家族心得-成員:侯欣怡

心得內容:
之所以參加本次研究是因為喜歡吃五穀雜糧麵包,以前都沒想過如果將五穀雜糧類內容物磨成細粉後,再進行麵包加工會不會更好吃呢?這次實驗好像也是接近這部分的研究,如果未來要做專題的話,拿這個實驗當基石也不賴,剛好藉這次機會參加研究,還可以順便吃麵包,好像沒什麼不好,畢竟平常早餐也常吃便利商店的土司麵包,雖然這次是做成小餐包樣式的,但如果實驗很成功,或許哪天我在早餐店裡的土司,會變得不一樣呢 實驗過後我對於麵包的品質不太滿意,但是其他人都覺得還不錯,到是為什麼呢?其實我也說不出口,就是本來好像在吃麵包,怎麼吃著吃著有種再吃小湯圓的感覺,難道說組織改善變成小湯圓了嗎?可是湯圓很濕阿,其實這次結果有點不滿意,我們因該要像平常做營養學實驗依樣,先秤乾種在秤濕重,但想到的時候早就來不及了,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做,但是要達到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秤量,因該是不容易吧,或許下次放點不同的試試看,像是馬鈴薯澱粉或是玉米澱粉都值得嘗試一下。

家族心得-成員:蔡佩容

心得內容:
本次的實驗讓我萌生了很多的想法,沒想到只改變一點點的地方,就能造成這麼大的變化,所謂的重要小細節就是指這種情況吧,好比一個大笨鐘的運作,其內部只要缺少了那一個齒輪,整個系統就會停擺,而麵包中換了那一點麥粉,口感就不同了,這開始讓我想起了過去的日子裡,我是多麼不注重這些小細節,如果我能多留意一下,或許今天會有更多不同的收穫,但那一點點的小改變也沒有不好,我吃著麵包的同時,想到的是過去的種種,或許我當初的選擇並不被看好,但如今就像那改良的麵包一樣,不同的比例,造就不同的口感,不同的選擇,使我面對不同的人事物,雖然本次是以實驗為目標,但我對於實驗數據並不是太了解,可能這部分就是我缺少的經驗,看著組上同學熱烈的討論,而我卻只能啃著麵包想著他到底哪裡不同,這就是我需要改變的地方吧,如果我現在是個麵包,是不是換掉一些不同的想法,我也會變得不一樣呢?當然也很感謝能有這次機會做實驗,希望下次也能做出不同的樣品,而我也能提出更好的意見。

家族心得-成員:劉家甄

心得內容:
到底為甚麼會參加實驗的課程呢?其實有點忘記了,不過大家都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做實驗,而且都很配合的空出時間,這就是實驗中的魅力吧,面對從來沒做過的產品有了新的嘗試,是我覺得最稀奇的地方,而且跟著做才發現,原來平常吃的麵包做法這麼複雜,還要發酵這麼久,也算是讓我大開眼界了,突然覺得能考過烘焙丙級麵包的同學,都好有耐心,遽然能在考場中等麵包發酵,如果是我的話我可能會比麵包先發酵了八,真的是太厲害了,不過我們做的可不是一班的麵包,更改了裡面的米粉與麵粉的代換率,讓我覺得很稀奇,不過同學們都有吃出哪些地方不一樣,而我遽然覺得好像都差不多,難道是我平常吃的麵包太少嗎?我也不太清楚,可能是我覺得麵包都一樣吧,但是我有發現麵包好像比外面的更白一點,難道說配方中更改了米粉會讓麵包有潔白的效果,但是聽別的同學講,因該是發酵設備太爛,基本發酵跟最後發酵的問題,雖然我聽不太懂,不過好像很有趣,或許換一些設備,做出來的產品會更不一樣吧。

家族心得-成員:蔡佳霖

心得內容:
這次實驗主要是改善大眾吃麵包所帶來的後遺症,且台灣本來就是以米食為主的社會,雖然都是全榖根莖類但是其中的養分還是有所不同的吧,但都為全榖根莖類且都有粉類製品,為啥不能將其交換研究試試看呢? 做西點麵包最重要的環節就是發酵,麵包要是沒有發酵起來,那組織會跟石頭一樣堅硬,而從統一的湯種麵包銷售量來看就知道,大家想吃的麵包不會是超硬的組織構成的吧,在實驗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麵包的發酵有受影響,或許在烘烤之前看不大出來,但在烘烤後就可以明顯看出,麵包的體積大小是有改變的,且不同的粉類代換會有不同的效果,這是很值得探討的地方,而發酵的概念就是用酵母代謝醣類產生酒精與二氧化碳,在烘烤的過程中酵母會死亡,留下產氣的二氧化碳把麵包撐起來,但我們中式麵食中也有所謂的發酵產品,饅頭就是一個,或許下次實驗我們可以將其方案套用在饅頭上,因為饅頭的組織比較堅硬,且發酵時間也比較短,體積的影響想必是會所小的,或許以後實驗改成饅頭會更合適一些。

 
瀏覽數  
  • 轉寄親友
  • 友善列印
  • 新增到收藏夾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 : 8777
Voice 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