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學習家族
  • (03)2118999 轉5604
  • 教學發展與資源中心 關中

執行率

100

  • 7場活動
  • 剩餘0元
  • 預算12000元
  • 已執行 12000元

學習目標

家族名稱:友你一起,守護失智
所在校區:林口
主題:5.專題製作
指導老師:龔本珍
系所:K000護理學院高齡暨健康照護管理系
台灣衛生福利部在2018年失智友善中提出的「民眾對失智有正確認識及友善態度」。然而,現今社會中失智症仍常被稱做「老人痴呆」或「老歡顛」。因罹患失智症記憶力變差語言表達能力退化,外出遭受不友善的行為或言語歧視這樣的情況常常發生。因為不了解,社會大眾常認為失智症就是癡呆或無能,這樣的周遭偏見常導致失智者感到被汙名化、甚至造成退縮的生活他們和大家一樣需要有尊嚴且平等的生活。因此我們想設計失智模擬體驗,利用體驗活動使體驗者親身感受失智者的不便,思考失智者及照顧者遭遇的生活大小事該如何面對。在中度失智症患者會逐漸失去閱讀、語言能力及空間概念甚至有視幻覺,體驗項目有口語表達是模擬失智症患者能理解想表達的事物卻說不出來,感到著急、羞愧;閱讀理解是模擬失智患者在寫字方面無法清楚的表達會插入一些不尋常的字眼且缺乏組織能力的筆記找出需要執行的內容而挫折、懊惱;視幻覺及空間概念是模擬失智患者因在陌生環境及定向感、距離感退化導致不安;給予對失智患者歧視言語及動作模擬失智症患者對於自己的疾病會感到氣憤甚至否認等感受。希望藉由此體驗活動,了解失智者的難處並增加對失智者的友善態度及改變對失智症的看法,或許失智者及照顧者就能感受到更多的友善、安全感及安心。

學習目標:
1.透過收集資料了解國際失智友善現況。
2.透過帶領體驗活動提升生命關懷與服務之能力。
3.透過對失智友善照護反思的了解並學習尊重及關懷。
4.透過分析及統整資料提升邏輯組織能力。
5.透過課程提升設計及規劃活動之能力。
6.透過於不同專業成員合作提升團隊合作之能力。
7.透過課程提升文獻查證之能力。

計畫內容

1.組員為高齡暨健康照護管理系學生,有護理、職能治療及物理治療多元性專業組成,整合各領域專業知識與資源,以文獻查證方式增加對於失智友善照護的認知的發展,結合高齡照顧管理系上老師專才,應用於增加民眾對失智有友善態度之活動設計規劃。
2.活動前將進行相關知識增能訓練,與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員諮詢,提升學生活動設計規畫之能力助於活動執行。
3.在活動設計時融入失智者及照顧者常見的生活事件,設計出體驗失智者在日常生活中遭遇事件時的不便,在執行時讓體驗者能夠感同身受失智者的生活難處,使體驗者了解失智者的難處並增加對失智者的友善態度及改變對失智症的看法。
4.以後測方式,於活動後會以回饋單方式評估進行統計及分析及結果討論,了解體驗者參與活動後的實際感受。

預期質化成效


預期量化成效


家族活動預定行程

預期家族活動1

預期家族活動2

預期家族活動3

預期家族活動4

預期家族活動5

預期家族活動6

預期家族活動7

家族活動全記錄

家族活動1

家族活動2

家族活動3

家族活動4

家族活動5

家族活動6

家族活動7

成果稽核表內容

家族活動內容重點概述

台灣目前漸漸走向高齡化社會,失智症者的議題也越來越備受關注,所以經由組員和指導老師的討論,以及文獻的探討,了解到了許多失智長者眼中所看到的世界,並積極推廣失智友善的世界。我們會在活動前進行一些關於失智症的相關知識介紹,活動中會設計一些失智者及照顧者常見的生活模式,體驗失智者在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困難,讓體驗者能夠從中感同身受。在活動後,會跟體驗者宣導在外面遇到失智長者時,該做什麼處理,並且請體驗者填寫回饋表單,使我們可以從中了解體驗者在體驗後的感受。 這項專題-「友你一起,守護失智」的體驗目標是希望可以提升學生對失智友善的了解、尊重及關懷。且希望可以透過這個體驗活動提升生命關懷與服務之能力。

與老師討論活動

與老師討論活動

結果與討論

事前準備

事前準備

從本活動統計結果中發現,經過體驗後,體驗者能夠更了解失智症的狀況與自身的心理變化,大部分的體驗者覺得應該對失智者多付出一些關懷以及同理心並更加了解失智長者日常生活所可能遇到的困難。

問卷分析結果有達到本活動目的「藉由失智模擬體驗,提升體驗者對失智症的了解和對失智者的友善、同理及反思自己對失智症的態度」。 問卷分為量性與質性兩部分,量性問卷統整發現,最多人感受到的情緒為焦慮、煩躁、無助,在無法掌握的情況下,體驗者體會失智者的感受及難處,且理解失智者無法說出口的焦慮及困惑,發現上述結果與文獻、書籍找到及作者描述出的感受有相符。

而在質性問卷中,大部分的體驗者寫到在體驗過後增加對失智者的同理心,內容包括:體驗後對失智者更關心、包容、耐心且能體諒及尊重。其中最多人提到的為對失智者更關心、體諒包容及耐心。也有體驗者寫到有關增加對失智者的知識了解,內容包括:失智症跟老化有所不同、失智並非高齡才有。另外更發現體驗者職業為非醫療相關工作皆有提到對於體驗後有增加對失智症知識的了解,相較於醫療相關工作的體驗者少了失智相關知識,故將體驗後感受與職業(非醫療照護相關工作及醫療照護相關工作)利用獨立樣本檢定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在同理心、感受與職業類別無顯著差異,可推論具備失智症知識的了解不一定具有同理心。
本研究限制為男女比例相差甚多、量性問卷的選項定義不夠明確,可能因此導致回饋內容不夠豐富、多樣,而結果分類的個別定義也不夠明確。

此專案計畫為五人團隊進行,藉由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執行此活動,但是由於人員的經驗還不夠豐富,所以在規劃與執行的過程中遇到不少挫折與失誤。在未來發展上,期望讀者能透過我們的經驗從中學習,並將本體驗活動推廣到校園、社區甚至各組織,讓大眾更能體會到失智者的難處,改變對失智症的看法與態度,讓失智者及照顧者能感受到更多的友善、安全感及安心。另問卷題目的選項能附加詳細說明,增加研究樣本數的類別與不同性別數量,避免男女比例相差太多。最後未來研究可以考慮從體驗活動與提升同理心、增加知識以及願意提供行為幫助之間進行更進一步的資料分析,得知更多可信的訊息。

整體心得

製作本專題前,我們從未想過以體驗方式讓大家了解,經過多次討論,選定失智症為主題後,我們又做了一些功課,發現目前較少是以體驗的方式讓大家了解何謂失智症,大多都是相關的學理知識,或是相關學系的課程會上到失智,當然政府有自己做失智的宣導及拍攝有關失智症的影片,不管是真人或是卡通,都是為了能讓大眾清楚什麼是失智症,並讓大眾了解失智,提升失智的友善態度,而不是因為不了解覺得他們是有病或是怪人,而遠離或嫌棄失智者。

因為我們組員間背景的關係,讓我們想讓大眾用友善的態度去面對失智症患者,而不是充滿歧視以及不體諒,於是引發我們專題的製作動機,以體驗的方式讓一般民眾可了解失智者的感受及困擾,並提升大眾對失智的友善,過程中我們翻閱了許多失智症者所寫的書籍,失智症者的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及歧視和不體諒真的太多了,讀完了許多本書和網站和相關影片後,我們統整了一些比較容易能讓大家體驗的感受,我們開始天馬行空想了許多想傳達給大家的重點,但許多技術執行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加上預算有限,最後我們集結出我們能力範圍內可做的失智模擬體驗,雖然無法很大程度的讓所有人都知道失智的感受與困擾,但在我們在有限的預算、場地、硬體的狀況下,做出了失智模擬體驗活動,而從活動反饋中,發現體驗的人真的有更了解失智者的感受與困擾,且對於活動反應都不錯,增加了自我成就感。 另外則是透過魔法家族活動學習到團隊互助的意義,發現真的是不同領域的結合可以激發出不同的火花,及創新的思維,過程雖然辛苦,但收穫絕對大於付出的。

活動說明

活動說明

方淇樺 -反思與回饋


吳九松 -反思與回饋


余泯錚 -反思與回饋


吳玟臻 -反思與回饋


王怡棻 -反思與回饋


長庚科技大學教學發展與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