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名稱:I CAN DO IT∼『職』能擁有
所在校區:林口
主題:5.專題製作
指導老師:游曉微
系所:K000護理學院高齡暨健康照護管理系
1.藉由本專題計畫扭轉日照中心制式課表的照護模式,落實「以個案為中心」的共同決策理念,創造出新型態照護模式。
2.透過職能分析及目標達成評量工具,分析日照中心的長者於失能(或失智)後的職能能力,發掘長者生命中最有意義的生活目標和擅長的職能活動,使得日照長者發揮潛能並增進自我效能感。
3.透過專題計畫,幫助日照中心照顧服務人員擬定「以個案為中心」的職能活動課程,反轉制式化課表的照顧模式,讓日照中心長者有能力規劃自身生活目標,活出新自我、賦予自我生命新意義。
本期計畫的學習方法包括:
(1)透過長照機構見習(日間照顧中心),瞭解實際機構的內部運行方式與如何妥善照顧長輩。
(2)透過讀書會和定期與老師meeting,精進英文文獻搜尋技巧及書目管理軟體應用,探討職能剝奪、職能疏離相關文獻。
(3)參與日照中心的教育訓練課程,熟悉面對日照長者同理心及溝通技巧的原則,將以融合並透過教案的推廣,讓更多人能了解本次計畫。
(4)使用半結構式評估工具(目標達成評量工具),與長者、家屬、日照中心的照顧服務人員討論,找尋長輩最適任的活動及職能角色。
(5) 執行2位日照中心長者職能角色小企畫案,並且製作本專題計畫的服務流程教案,期望推廣至其他日照中心。
執行方法有分為五步驟,分別是瞭解機構內部運轉方式、與長者及家屬溝通、評估環境與長者活動分析、執行符合長者能力的活動、做出適於推廣更多日照中心使用的職能角色教案模組。
(1)瞭解機構:先透過與日照中心主任和第一線服務人員的溝通與討論,瞭解日照中心平時照顧長者的方式,並訪問第一線服務人員對於長者的期望是什麼。
(2)與長者及家屬溝通:與參加職能角色小企畫案的長者以及家屬說明活動目的及流程,瞭解家屬對於長者的期望或長者自身期望是否有衝突,並依照兩者的期望規劃合宜的職能角色活動。
(3)評估環境與長者活動分析:透過職能分析及目標達成評量工具等方式,瞭解長者的活動功能、環境活動範圍。利用有限的環境給予長者最大能力的幫助,利用前後測評估也可以瞭解此活動是否可以真正的幫助到長者。
(4)執行符合長者能力的活動:經過上述溝通、評估、目標設定等流程,設計出一個「符合長者自身期望、環境、活動結合」的職能角色企劃案,讓日照中心活動跳脫制式化課程,翻轉成為「以個案為中心」的豐富活動。
(5)推廣教案模組:蒐集職能角色企劃活動的回饋問卷,檢討各種日照中心情境並歸納長者可能的職能活動角色,期望將此結果製作成教案,提供更多日照中心引用。
執行前 |
1.對於日照中心長者的職能剝奪及職能疏離影響尚未了解 2.對於日照中心的經營方式、過往活動內容及成效、第一線人員與長者互動模式,尚無實地訪問的經驗 |
執行後 |
1.透過職能剝奪和職能疏離理論,觀察及描述日照中心活動及長者職能角色評估結果。 2.有能力描述日照經營方式、活動設計、人員互動模式,並且提出改善報告。 |
執行前 |
1.了解職能剝奪與職能疏離的定義,但沒有相關學術期刊文獻的閱讀經驗。 2.知道職能角色的半結構式評估工具,但無實際操作經驗。 |
執行後 |
1.成員透過期刊導讀了解定義及相關研究,並在參訪日照中心後歸納出在日照常『被剝奪』的活動有哪些 2.透過在活動前的設計,讓長者可以更加勝任日常職能角色,並在評估工具的測量中能有顯著效果。 |
預定日期:8月28日
預期活動簡述: |
預定日期:9月16日
預期活動簡述: |
預定日期:9月30日
預期活動簡述: |
預定日期:10月14日
預期活動簡述: |
預定日期:10月26日
預期活動簡述: |
日期:2019/8/28 12:30-13:30 地點:專題討論室 講師:游曉微老師 參與人數:6 活動記錄: |
日期:2020/8/28 17:30-18:30 地點:高照基地 講師:林子祺 老師 參與人數:6 活動記錄: |
日期:2020/10/8 12:30-14:00 地點:林口仁愛公托 講師:許雅婷 主任 參與人數:5 活動記錄: |
日期:2020/10/14 12:30-13:30 地點:專題討論室 講師:游曉微老師 參與人數:5 活動記錄: |
日期:2020/10/14 17:30-18:30 地點:專題討論室 講師:游曉微老師 參與人數:5 活動記錄: |
日期:2020/8/28 17:30-18:30 地點:專題討論室 講師:游曉微老師 參與人數:6 活動記錄: |
日期:2020/10/26 10:30-13:00 地點:林口仁愛公托 講師:游曉微老師 參與人數:6 活動記錄: |
我們創新專題理念是以長者為中心去思考日照有意義的一天怎麼過。
首先要找出長者本身感興趣或想達成目標,再評估目標可行性並融入長者日常生活中,讓長者既可以完成自己目標又不會有太大的生活作息改變。服務流程步驟如下:
1.建立關係和評估長者感興趣的事情:利用「目標達成評估表」來擬定長者對於自己的生活目標並加以量化,包括詢問日常生活所遇到的障礙程度?哪些事情對自己是重要的?對未來的目標?希望可以完成的事項?過程中,使用「自主生活卡片」讓長者可以更加明確的分類與凝聚目標,並且與長者討論他們在日照想要完成的生活小願望或是對目標達成的難易度。
2.提出創新服務草案:確立長者和它的生活小願望、小目標後,由團隊設想如何將長者的目標融入日照中心日常活動中,過程中與社工、長者共同討論來調整可行性,讓服務計畫能完全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因為生活目標和介入方式都是長者自己設定和共通擬定的,長者對於計畫執行更有控制感。
3.評估成效和策展:為了確保執行成效結果,我們在第1週、第6週、第12週評估長者的目標達成改變狀況。「目標達成評量表」可以幫助我們和日照人員一起了解長者對於目標達成的完成度、困難程度是否有改變,也能判斷長者的想法及所期盼的生活小願望。在第6週時,我們會幫長者舉辦小型策展,紀錄日照中心的生活目標達成小故事,分享給其他長者。我們已經完成第6週策展,「I CAN DO IT∼『職』能擁有」創新方案是幫長者在日照中心的生活中加入一些自己有興趣的小目標/小任務,增加多樣性和自己動手做的意願,讓興趣和生活結合everyday。
我們也期望改變日照中心人員的想法,讓照顧人員感受到發掘長者興趣任務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找到長者興趣任務後,其實更能吸引長者自己動手操作,扭轉長者一昧地接受照顧資源,是讓照顧負擔更減輕的方法。
與長輩會談以暸解生活小願望
確立目標並與長輩討論植栽
相較於透過上課時所播放的照片、影片方式來了解長輩的日常,當我們實地來到日照中心與長輩們聊天及瞭解他們一整天包括來日照中心上課時的日常生活,更能清楚地體會長輩們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第一次與中心的長輩接觸時,我們詢問他們有什麼是想學或是想做的,可大部分長輩都說沒有,只有一位奶奶很堅定的說想學拍照,但剩下的長輩該怎麼辦,我們只好從過往、從日常生活中來尋找,其實這個過程我們非常頭痛,我們不能隨便幫長輩定好目標,可長輩自己也沒什麼想法,有時候長輩還會給出他們根本無法達成的答案,導致我們只能從職業或者遺憾等來下手,終於,我們從爺爺的日常及過往經驗找出種植這一目標,雖然這項目標他執行了一個半月後就沒興趣了,但憂鬱值卻神奇的下降了,或許讓長輩有事做才是對他們最好的照顧。 其實在這找尋目標的過程中我一直很疑惑,為什麼中心內許多的長輩對未來並沒有過多的期待,來到日照中心也都只是為了減少家屬的照顧負擔,甚至評估出來的憂鬱指數都在臨界點,他們給予的回饋也只是想度過餘生這類的話語,可他們是真心這樣覺得還是是因為並沒人支持而導致,沒有人知道,但非常高興透過這次活動,或許這設立的目標並不是他真心想做的事情,可在這執行的過程中,還是能觀察到他們的指數漸漸趨於正常。
當三個月過後,我們將長輩們的目標依照特性舉辦屬於自己的小小成果展,並邀請所有的家屬及日照中心的長輩一起參加,他們也在自己成果旁向家屬介紹這三個月在日照的點滴,看到他們臉上的笑容從未停下過,感覺這長達一個學期的來回奔波及討論都值得了。
長者介紹照片給其他公托長輩,並分享
當時拍照的情形及心情感受。
心得 |
經過幾個月的專題製作,去實行了扭轉日照中心制式課表的照護模式,讓我學習到其實長者需要的不只是我們幫他安排好所有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以個案為中心」、了解個案想要做什麼樣的事情。 藉由一步步地進度設計,幫助長者思考目前想做甚麼事情、規劃該怎麼去執行、最後可以執行他想做的事情,並且將這件事做好做完美;而當他可以做到那些想做的事情時,長者臉上露出的笑容讓我覺得很感動也很有成就感。 最後辦理策展時,其他長者及家庭照顧者的熱烈捧場,鼓勵長者與其他人互動,讓長者感受到在老年時期有不同的生活目標,活出不一樣的老年生活,豐富生命的每一段旅程。 |
建議 |
無 |
心得 |
一開始敲定要做職能剝奪這個題目的時候,其實會有點怕失敗,因為台灣的照顧模式已經固定化了,要一下子改變照顧者的想法有點困難,但在老師的鼓勵下我們還是鼓起勇氣試試看,在一開始去詢問長輩他們的興趣或是想做卻不能做的事,會發現長輩們有好多想做的事,所以我們幫他們設計一些計畫請他們完成,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們的組員都會固定1-2星期去拜訪長輩們並且詢問他們是否在過程中有遇到困難或是有什麼想跟我們分享的事情,在過程中,我們都有發現到長輩的臉上都充滿著微笑心情也都很愉悅,我們在計畫的最後有幫長輩們舉辦一次成果展覽會,成品都是長輩們在這幾個月所做的事情,長輩非常開心這幾個月所做的事情,在這次的專題中,我學到在長輩還能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讓他自己做,照顧者只需要在需要幫助時給予幫助。 |
建議 |
無 |
心得 |
這次專題活動本來一開始是懷抱一種完蛋了要花很多錢的心情去製作的,但是得知學校有可以支援同學們錢的規劃叫魔法家族的,當下其實很開心,因為之前的學校都沒有類似的資源可以給同學,讓學生製作甚麼都要自己花錢,導致成果成效會比預期的不好。當有這資源以後製作成效比當初想像的好上許多,很感謝學校有類似資源給我們。除了一開始要先墊較多的錢對於學生是一種負擔以外,其他我覺得都很好。 |
建議 |
無 |
心得 |
『I CAN DO IT∼『職』能擁有』希望透過本次專題方案的執行,打破現今台灣的照護模式,避免許多長者的職能活動在不知不覺中被照顧者剝奪。在家人擔心所以特別請看護或是需多機構的照顧模式下,什麼事情都幫忙安排好且細心的照顧下,乍看之下的好意可能也間接促使長者原本擁有的功能也逐漸退化。在日常生活中長者能自己做到的,就應該盡量讓長者自己來,遇到困難的事情我們可以幫助長者,但不是直接幫長者全部做好。 因此我們透過簡化的流程和專業的量表,讓長者可以選擇自己有興趣想嘗試的事務、想做的事情,促使長者增加自身的自信心、滿足自我實現的需求,更能打破目前日照固有的形象與一成不變的經營模式,讓長者也能對自己說I can do it。 |
建議 |
無 |
心得 |
第一次實際到日照中心裡面與長輩們聊天,傾聽來到中心後他們的日常到底是什麼,也理解了他們為何憂鬱為何沒有生活動力,在確定專題目標之前,我們對長輩的印象就是什麼都需要幫忙,但其實他們的身體可是好得很呢,只是我們的刻板印象蒙蔽了我們,經過幾次與長輩的聊天會談過後,發現台灣人好像蠻勞碌命的,當退休後、生病後,一沒事情做就越來越憂鬱,因為無所事事,經過我們個別幫長輩設立好有興趣的目標後,三個月後再去評測,結果發現憂鬱數值完全天差地別,非常的神奇,雖然我們設立的目標並不是什麼很神奇的事,只是每個人日常都會做的事情,但就因為如此,長輩們就開心了,像是找到每天來日照的目標一樣,有了動力。 |
建議 |
無 |
心得 |
在開始做這個活動時,其實我沒有去過日照中心,而藉由這次的機會可以去看看長照機構目前的營運模式及該如何妥善照護長輩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很特別的學習機會。而之後的讀書會及定期與老師開會,讓我慢慢開始了解長者的需要,開始慢慢為長者所設想。而在去實行計畫時,透過與長者的互動,GAS的評估,讓我們更了解長者、家屬、日照中心的各項需要與期待,在設定目標時可以更貼近彼此所需。最後透過幾個月的協助長者執行他想做的事情後,幫他辦一個成果展,邀請家庭照顧者及其他長輩一同參加,看到這一幕的我其實很感動也很開心,因為長者因為這件事情而在老年生活變得豐富而有意義,親朋好友也因看到相片中留下自己的身影而愉快。這樣以個案為中心的職能角色企劃案,跳脫了與制式的模式,不僅看到了日照中心未來可邁向的方向,我也因此收穫很多。 |
建議 |
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