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學習家族
  • (03)2118999 轉5604
  • 教學發展與資源中心 關中

執行率

100

  • 5場活動
  • 剩餘0元
  • 預算12000元
  • 已執行 12000元

學習目標

家族名稱:享呼吸
所在校區:嘉義
主題:5.專題製作
指導老師:周佩瑾
系所:呼照系
        臺灣的醫療環境一直提倡以預防勝於治療,目前肺功能上的預防更是成為另類的主流,而肺功能方面的預防,主要就是以運動去達成關於肺功能方面之肌肉訓練,除了臨床上常使用的儀器或器材,針對健康的人更需要的是本身肌肉的運動,像常見的平板撐運動,皆可使身體肌肉運動進而達到肺功能促進。
        而在世界衛生組織上也建議成年人每週必須從事150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而根據此規則,進行調整增加強度之訓練,探討時間上是否能不用到達150分鐘即可能達到相同效果,也藉此使同學更加了解身體肌肉對於肺功能之重要性、肺功能運動的好處及使身體強化,也可提升同學在未來職場上的臨床技能、醫學知識。

計畫內容

一、學習方法
        此研究利用簡單的短時間運動來訓練肺功能,並探討運動是否真的一定要達到30分鐘(333運動法)才有效果,以及瞭解僅訓練呼吸肌群中之腹直肌對肺功能是否會有所影響,並觀察採用短時間的腹直肌運動能否真正有效的改善及維持年輕人的肺功能。
二、執行方式
        本研究之設定對象為45位某科技大學學生。測試前,予測試者簽訂同意書,瞭解測試者生活型態、有無抽菸史、疾病史、日常運動項目、運動時間及次數、運動是否規律。以每兩週測量一次比較其之差異性,以肺功能測量儀器,測量肺功能及呼吸肌力包含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 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最大吸氣壓力(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 MIP)、最大呼氣壓力(Maximum Expiratory Pressure, MEP)、最大自主通氣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 MVV)。
        於第一周不改變測試者原本之生活型態及運動量,執行前測;接下來,以訓練腹直肌為主的運動,仰臥直膝抬腿運動,一組12下,每組間隔休息30秒,一次運動共執行5組,整個運動約10分鐘結束,一星期執行四天,第三周前進行第二次測試;測試後持續執行仰臥直膝抬腿,次數及方法與之前相同,持續做至第五周前進行第三次測試;測試後持續執行仰臥直膝抬腿,次數及方法與之前相同,持續做至第六周結束,隔週執行最後一次測試,再將過程中四次測試結果進行資料統計及比較分析。
三、學習資源
        利用網路搜尋可經訓練進而促進肺功能的部位和方法以及監測各項肺功能方法之文獻資料並參考其內容,再以現代大學生做為研究對象,一星期執行四天的直膝抬腿運動,並利用肺功能測量儀器檢測出精準的FEV1、FVC、MIP、MEP、MVV,以每兩週測量一次並利用SPSS將訓練前後之數值比較差異性。
四、課程內容
         成員們就讀於長庚科技大學嘉義分部呼吸照護系,必修課程為「專題實作(一)」,在此課程中了解研究背景、重要性、目的、方法、文獻探討及撰寫計畫書,也藉由另一必修課程「心肺監測學暨實驗」了解如何操作肺功能測量儀器以及判讀結果與臨床應用。
        此科系將學生分為臨床應用模組及長期照護模組,依照自己選擇的模組來增加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選擇臨床應用模組的學生,可在急重症單位或病房展現其所學的知識,選擇長期照護模組的學生可以考取長期照護個案管理師,將所學的用於長期照護,並多盡一份心力。
五、評量方法
         於最後舉辦成果發表會,自主學習社群的每位成員皆參與,並利用此成果發表會各自分享在這次專題研究中所學習到的知識和執行途中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法,再將這些知識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和周遭的家人或親戚朋友們教學此運動,進而提升和維持大家的肺功能。

預期質化成效


預期量化成效


家族活動預定行程

預期家族活動1

預期家族活動2

預期家族活動3

預期家族活動4

預期家族活動5

家族活動全記錄

家族活動1

家族活動2

家族活動3

家族活動4

家族活動5

成果稽核表內容

家族活動內容重點概述

        本家族內容是以專題研究為方向,研究是否可以利用簡單的短時間運動來訓練肺功能,並探討運動是否真的一定要達到30分鐘(333運動法)才有效果,以及瞭解僅訓練呼吸肌群中之腹直肌對肺功能是否會有所影響,並觀察採用短時間的腹直肌運動能否真正有效的改善及維持年輕人的肺功能。
        本研究收案對象皆為女大生,設計的運動是搜尋文獻結果後,決定以反向捲腹運動以達到腹直肌之訓練,在訓練前先測量肺功能及呼吸肌力包含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 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最大吸氣壓力(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 MIP)、最大呼氣壓力(Maximum Expiratory Pressure, MEP)、最大自主通氣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 MVV)在與訓練中每隔兩周測試及訓練完整結束後之後測進行比較,將所有數值進行分析統計。

與指導老師討論過程

與指導老師討論過程

結果與討論

受試者填寫同意書過程

受試者填寫同意書過程

        本研究訓練六周的腹直肌運動,受試者為45位,訓練過程中,排除兩位因非本訓練因素造成腰部受傷而無法參與本研究,共排除兩位。比較訓練期間及訓練後的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 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最大吸氣壓力(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 MIP)、最大呼氣壓力(Maximum Expiratory Pressure, MEP)、最大自主通氣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 MVV),前測測量後,將收案對象及數值使用描述性統計呈現。
        前測後測試者開始執行訓練運動,執行至第二周、第四周、第六周訓練結束之後測,再將測量肺功能結果,使用SPSS的Mann-Whitney 檢定進行Mann-Whitney U 統計量分析以及Excel計算平均及標準差,而第二周結束測量肺功能之結果為FEV1(P=.001)、FVC(P=.014)、MVV(P=.001)及MIP(P=.000)皆有顯著差異(P<.05),而MEP則無顯著差異(P=1.0),執行訓練運動至第四周結束,測量肺功能結果與前測時比較,FEV1(P=.001)、FVC(P=.003)、MVV(P=.000)、MIP(P=.000)及MEP(P=.000)皆有顯著差異(P<.05),執行訓練運動至第六周結束,代表以完整參與本次訓練,而將測量肺功能的結果與前測時比較,FEV1(P=.000)、FVC(P=.000)、MVV(P=.000)、MIP(P=.000)及MEP(P=.000)皆有顯著差異(P<.05)。
        除此之外,並將第二周測量結果與第四周測量結果比較,MVV(P=.027)、MIP(P=.015)及MEP(P=.033)皆有顯著差異(P<.05),而FEV1(P=.497)、FVC(P=.378) 則無顯著差異(P>.05),再將第二周測量結果與後測結果比較,FEV1(P=.047)、MVV(P=.000) 及MIP(P=.005)皆有顯著差異(P<.05),而FVC(P=.089)、MEP(P=.097),則無顯著差異(P>.05),最後將第四周測量結果與後測結果比較,FEV1(P=.220)、FVC(P=.402)、MIP(P=.630)及MEP(P=.798)皆無顯著差異(P>.05) ,僅MVV(P=.020)有顯著差異(P<.05)。
        由此可見,整體之結果在執行訓練運動後第四周,肺功能及呼吸肌力以有顯著的進步,到參與結束完整的訓練過程,更是有顯著的差異,但隨著訓練時間的增長應再加強動作的強度或次數,才能達到相同的顯著效果,各方面比較下也與文獻相符,文獻內訓練時間約四至八周即有成效,而本研究設定六周,也明顯得知反向捲腹運動約執行六周後,腹直肌可達到訓練效果,但應增加次數以達到增加強度的訓練。

整體心得

        在這次的魔法家族活動中,我們學習到了許多事物,雖然一開始只是因為在學校課程中有安排了專題討論這一堂課,所以想說可以試著參加看看,也沒有去想過可以獲得什麼收穫,結果沒想到其實是受益良多,雖然還是有辛苦的地方,不過藉由這次機會也讓大家試著去學習如何去執行活動還有金額核銷以及計畫書等等的知識與技能,讓我們更清楚一個活動流程應該要怎麼走,有了這次的經驗,有助於我們未來在職場上,如果自己也要去執行活動時,可以做的更上手,不會不知道怎麼做或是手忙腳亂。
        另外,在活動前期因為有先做活動的行程規劃,讓我們在後續執行活動時,可以很清楚知道我們下一步應該要做些什麼,也提醒自己在每個時段,完成該執行的進度,而不會讓整件事情堆到後面才開始趕工,還有魔法家族很棒的地方是:對每個活動的支援都很多,有足夠經費讓我們能規劃我們的活動,也可以找好的講師來為我們講解課程解惑,讓我們可以設計更好的活動內容。在此次的專題課程裡,我學習到了很多,蒐集資料、分工合作、控制時間、排定行程,所有人都為了專題報告而付諸努力、投入時間,就為了獲得美好的成果,大家也為了報告,放棄你我他的假日好時光,每個組員的辛苦與努力都值得令人讚賞已經尊敬,雖然製作的過程中一直有時間上的衝突,但即使很難磨合,我們還是都成功地克服了這些問題!無論結果是好是壞,我們都盡了自己的全力去做,而最重要的事是:這個專題討論,是我們一起努力做出來的!是我們努力的結果!

受試者運動過程

受試者運動過程

張巧旻 -反思與回饋


長庚科技大學教學發展與資源中心